【成 份】:本品主成份是普盧利沙星,其化學名為:(±)-6-氟-1-甲基-7-[4-(5-甲基-2-氧代-1,3-二噁茂烷)甲基-1-哌嗪]-4-氧代-4H-[1,3]硫氮雜環丁烷并[3,2-a]喹啉-3-羧酸。
【性 狀】:本品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片。
【功能主治】:用于治療對普盧利沙星活性主體(Ulifloxacin)敏感的葡萄環菌、鏈環菌、肺炎環菌、腸球菌、莫拉克斯菌、大腸菌、志賀桿菌、沙門菌(傷寒菌、副傷寒菌除外)、檸檬權菌、克雷伯菌、腸桿菌、沙雷菌屬、變形桿菌、霍亂菌、流感菌、綠膿菌、消化鏈球菌引起的下列感染:
1、淺表性皮膚感染癥(急性淺表性行囊炎、傳染性膿痂疹)、深層皮膚感染癥(蜂窩織炎、丹毒、癤、癤腫癥、癰、化膿性甲周炎),慢性膿皮癥(感染性皮脂腺囊腫、化膿性汗腺炎、皮下膿腫);
2、肛門周圍膿腫、外傷和燙傷以及手術創傷等淺表性繼發性感染;
3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(咽喉炎、扁桃體炎、急性支氣管炎等)、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繼發性感染(慢性支氣管炎、彌漫性細支氣管炎、支氣管擴張、肺氣腫、肺纖維病、支氣管哮喘等)和肺炎;
4、膀胱炎、腎盂腎炎、前列腺炎。
5、膽囊炎、膽管炎。
6、感染性腸炎、細菌性痢疾、沙門病、霍亂。
7、子宮內感染、子宮附件炎。
8、眼瞼炎、麥粒腫。
9、中耳炎、副鼻竇炎。
【規格】0.1g(以C16H16FN3O3S計)
【用法用量】
本品為分散片,可直接口服/吞服,也可將本品適量投入約100ml水中,振搖分散后口服。
通常成年人一次0.2g,一日2次。根據癥狀可適當調整劑量,但一次用量不得超過0.3g。
對肺炎、慢性呼吸器官疾病的繼發性感染患者,一次0.3g,一日2次。
【不良反應】
據資料介紹,在進行安全性評價的2936例患者中,共有131例(4.46%)172件副作用發生,主要為腹痛、腹瀉、噯氣等。在臨床檢查值變化方面,2584例患者中共有148例(5.73%)240件異常變化發生,主要包括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(AST)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(ALT)升高等。
1)本品可能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如下:
①休克、過敏樣癥狀(發生頻率不明)。如果出現呼吸困難、血壓下降、全身發紅、蕁麻疹、面部水腫等,應停止給藥并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。
②伴腎功能迅速惡化的橫紋肌溶解癥(0.1%以下),其特征有肌肉疼痛、無力感、磷酸肌酸激酶(CK)升高、血及尿液中肌紅蛋白升高。如出現異常應停止給藥,并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。
③低血糖(頻率不明,老年患者、腎功能不全患者及糖尿病患者較易出現)、意識障礙、痙攣、全身倦怠感等。如出現這類情況,應停止給藥,并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。
2)本品同其他新喹諾酮類抗菌藥一樣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如下:
據報道,其他新喹諾酮類抗菌藥可引起以下嚴重不良反應(發生率低于0.1%),故使用時應密切觀察。如出現異常應停止給藥,并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。
①多形性紅斑綜合征(Stevens-Johnson綜合癥)、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(Lyell綜合征);
②全血細胞減少癥、粒細胞缺乏癥,溶血性貧血、血小板減少;
③急性腎功能不全等重癥腎功能不全;
④肝功能不全、黃疸;
⑤心室頻率加快(包括Torsades de pointes)、QT間期延長;
⑥跟腱炎,腱斷裂等腱障礙(癥狀為腱周圍疼痛、浮腫);
⑦伴有假膜性大腸炎性便血的重癥大腸炎(癥狀:腹痛、反復腹瀉等);
⑧間質性肺炎(癥狀:發熱、咳嗽、呼吸困難、胸部X線異常、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等);(處理方法: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)
⑨痙攣;
⑩精神錯亂、抑郁等精神癥狀;
⑾血管炎。
3)本品可能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
本品可能會引起以下不良反應,如出現這類異常,根據癥狀應采取停止給藥以及適當的處理措施。
種類/頻率
|
0.1%~5%以下
|
0.1%以下
|
頻率不明
|
過敏癥
|
皮疹
|
濕疹、瘙癢及蕁麻疹
|
水腫
|
腎臟
|
BUN、肌酸酐升高、血尿
|
—
|
—
|
肝臟
|
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(AST)、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(ALT)、堿性磷酸酸酶(ALP)、乳酸脫氫酶(LDH)、谷氨酰轉肽酶(γ-GTP)、亮氨酸氨基肽酶(LAP)、膽紅素等升高
|
—
|
—
|
消化器官
|
腹痛、腹瀉、嘔吐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,口腔炎
|
便秘、口角炎
|
—
|
血液
|
白細胞減少,血小板減少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
|
—
|
—
|
精神神經系統
|
頭疼、眩暈
|
失眠、困倦
|
—
|
其他
|
胸痛、乏力感及磷酸肌酸激酶(CK)升高
|
發熱、耳鳴、呼吸困難,驚悸,肌肉痛,倦怠感,結膜充血
|
—
|
【禁忌】
對本品有過敏史的患者、妊娠及可能妊娠的婦女(參照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項)、兒童(參照兒童用藥項),以及正使用芬布芬、氟聯苯丙氨酸+頭孢氨呋肟以及氟聯苯丙氨酸的患者(參照藥物相互作用項)禁用。
【注意事項】
1、使用本品時,為防止出現耐藥菌,原則上應確定細菌敏感性,給藥時間應為治療疾病所需要的最小期限。
2、使用本品時應遵守規定的用法與用量,給藥時間應為治療疾病所需要的最小期限(參見其他注意事項2)。
3、以下患者應慎重給藥:
1)高度腎功能不全患者(由于持續保持較高血藥濃度,應減少給藥劑量或延長給藥間隔)(參見藥代動力學);
2)有癲癇等痙攣性疾病或這類病史的患者;
3)老年患者(參見老年患者用藥)。
4、其他注意事項:
1)在動物實驗中(幼鼠及幼犬)發現關節異常;
2)在動物實驗中(猴),長期(52周)給藥在眼部(視網膜、色素上皮)發現本品活性成分(ulifloxacin)的蓄積;
3)在無酸癥等胃酸持續保持顯著較低的患者中,由于胃內pH的升高,使本品的溶解性下降,吸收降低。
【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】
1、妊娠或可能正在妊娠的婦女禁用本品(關于妊娠期給藥的安全性尚未確立)。
2、哺乳期婦女最好不使用本品,如果必須服用,應停止哺乳(據報道,在大鼠動物實驗中,本品可進入乳汁)。
【兒童用藥】
對本品在出生時體重偏輕的新生兒、嬰兒、幼兒及兒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尚未確立,不得用藥(參見其他注意事項)。
【老年用藥】
在老年患者的藥代動力學試驗中,發現藥物的半衰期延長,可能使藥物在血液中持續保持較高的濃度,故應慎重給藥,減少給藥劑量或延長給藥間隔時間。
【藥物相互作用】
1、本品禁與下列藥物合用:
藥品名稱
|
臨床癥狀·措施方法
|
機制·危險因子
|
芬布芬
氟聯苯丙氨酸+頭孢氨呋肟
氟聯苯丙氨酸
|
可能引起痙攣,如發現這類癥狀,應停止給予兩類藥物并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。
|
增強本品與γ-氨基丁酸A(GABAA)受體的結合作用,誘發痙攣。
|
2、本品與下列藥物合用時應注意的問題:
藥品名稱
|
臨床癥狀·措施方法
|
機制·危險因子
|
氨茶堿及茶堿等
|
本品使血中茶堿的濃度升高,增強其作用,如合用時應采取包括降低茶堿劑量等適當措施。
|
因產生輕度的CYP1A以致作用,抑制茶堿在肝中的代謝,使其在血中的濃度升高。對老年及腎功能不全患者應予特別注意。
|
苯乙酸類非甾體抗炎藥(但與芬布芬有合用禁忌)
二氯苯胺苯乙酸等,丙酸類非甾體抗炎藥(但與氟聯苯丙氨酸+頭孢氨呋肟,氟聯苯丙氨酸有合用禁忌)
苯酮苯丙酸等。
|
有可能引起痙攣,如發現癥狀,應停止給予兩類藥物并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。
|
增強本品與GABAA受體的
結合作用,誘發痙攣。
有癲癇等痙攣性疾病或這類病史的患者、老年及腎功能不全患者應特別注意。
|
含有鋁及鎂的抗酸劑,鐵劑,含鈣制劑。
|
可能會減弱本品的作用,如果需要使用這類制劑,應在給予本品兩小時后服用。
|
與這類制劑中的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,阻礙藥物的吸收。
|
H-受體拮抗劑,如西咪替丁等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。
|
可能會減弱本品的效果。
|
這類制劑會使胃中的pH值升高,降低本品的溶解性,降低藥物的吸收。
|
【藥物過量】
尚缺乏系統的研究。
【藥理毒理】
藥理作用
普盧利沙星為喹諾酮類抗菌藥。本品為前體藥物,在體內經血清酶催化水解得到活性成分(ulifloxacin),其敏感菌為葡萄球菌,淋球菌,肺炎球菌,腸球菌,莫拉克斯菌,大腸菌,志賀桿菌,沙門菌(傷寒菌、副傷寒菌除外),檸檬酸菌,克雷伯菌,腸細菌,沙雷菌屬,變形桿菌,霍亂菌,流感菌,緑膿菌,消化鏈球菌屬。本品的作用機制是以高濃度進入細菌體內,抑制DNA螺旋酶的活性而發揮殺菌作用。
毒理研究
重復毒性:大鼠口服普盧利沙星13周,無毒性反應劑量為30mg/kg。犬連續口服普盧利沙星13周,無毒性反應劑量為20mg/kg。
遺傳毒性:本品細菌回復突變試驗、人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及小鼠微核試驗結果均為陰性。
生殖毒性:兔胎兒器官形成期試驗中,本品劑量100mg/kg未發現致畸作用。大鼠妊娠前和妊娠初期給藥劑量1000mg/kg,圍產期、哺乳期給藥劑量300mg/kg對動物的生殖未見明顯影響。
【藥代動力學】
據文獻資料介紹,本品的藥代動力學試驗結果如下:
(1)血藥濃度:本品口服后從小腸上部吸收,是在腸道組織、門靜脈血中以及通過肝臟時遇水分解,以活性主體ulifloxacin分布于全身,給予健康成人空腹口服單劑量132.1,264.2和528.4mg后血漿中的ulifloxacin濃度如圖1所示,藥代動力學參數如表1所示。
※本品批準的一次用量為264.2~396.3mg。
圖1 健康成人口服單劑量普盧利沙星后血漿中的ulifloxacin濃度
表1 健康成人藥代動力學參數
給藥劑量
(mg)
|
例數
|
Tmax
(hr)
|
Cmax
(μg/mL)
|
T1/2
(hr)
|
AUC0-∞
(μg·hr/mL)
|
132.1
|
6
|
1.3±0.9
|
0.68±0.33
|
7.7±2.0
|
3.99±1.51
|
264.2
|
6
|
0.7±0.3
|
1.09±0.41
|
8.9±1.6
|
6.41±1.75
|
528.4
|
6
|
0.7±0.3
|
1.88±0.60
|
7.9±1.6
|
9.72±3.55
|
平均數±S. D .
(2)蛋白結合:采用過濾法測定與人血清蛋白的結合率,ulifloxacin濃度在0.1~10μg/mL范圍內的結合率為50.9%~52.1%(體外)。
(3)分布:患者口服264.2mg后,前列腺、膽囊、女性性器官、皮膚組織、耳鼻咽喉組織、眼組織、痰液中ulifloxacin最高濃度為1.21~8.25μg/g(mL),與血清濃度的比值為1.79~58.2,顯示良好的分布率。
(4)代謝、排泄:本品在腸道組織中,門靜脈血中以及肝臟組織內主要被代謝成 ulifloxacin在血漿及尿液中發現 ulifloxacin的哌嗪結構部分被修飾,以及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物等代謝產物。健康成人給予132.1和264.2mg本品后24小時內,尿液中 ulifloxacin累積排泄率分別為43.1%和36.2%,重復給藥未發現有蓄積性。
(5)腎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的藥代動力學
腎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餐后口服單劑量264.2mg本品的藥代動力學參數見表2和表3,腎功能不全患者及老年患者與健康成人比較,血清中 ulifloxacin濃度的半衰期延長,AUC增大,尿液中 ulifloxacin的累積排泄率降低。
表2 腎功能不全患者藥代動力學參數
患者條件[Ccr(mL/min)]
|
例數
|
T1/2
(hr)
|
AUC0-∞
(μg·hr/mL)
|
24小時尿液中累積排泄率(%)
|
40≦Ccr<70
|
3
|
9.5±3.9
|
15.0±6.2
|
30.8±4.9
|
20≦Ccr<40
|
3
|
13.9±2.3
|
18.8±10.5
|
13.2±8.5
|
Ccr<20
|
1
|
33.7
|
42.8
|
2.6
|
平均數±S. D .
表3 老年患者藥代動力學參數
患者條件[Ccr(mL/min)]
|
例數
|
T1/2
(hr)
|
AUC0-∞
(μg·hr/mL)
|
24小時尿液中累積排泄率(%)
|
65歲以上
50≦Ccr
|
4
|
11.8±2.5
|
14.5±2.8
|
26.1±5.1
|
平均數±S. D .
注:上述數據中,普盧利沙星132.1mg,相當于活性主體100mg;普盧利沙星264.3mg,,相當于活性主體200mg;普盧利沙星396.3mg,相當于活性主體300mg;普盧利沙星528.4mg,相當于活性主體400mg。
【貯藏】遮光,密封,在陰涼(不超過20℃)干燥處保存。
【包裝】
藥用聚氯乙烯/聚偏二氯乙烯固體藥用復合硬片、藥用包裝鋁箔包裝,加放袋裝干燥劑,外套鋁箔袋。6片/板,1板/盒;10片/板,1板/盒;12片/板,1板/盒。
【有效期】24個月
【執行標準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標準YBH00382014
【批準文號】國藥準字H20140007